现在的京剧舞台,很多过去的优秀传统剧目已经失传或者虽没失传也没什么人演。比如《虹霓关》,这出戏就是一出骨子老戏,过去,旦角的各门各派都演,东方氏的装扮非常漂亮,几乎是京剧旦角的一种经典扮相,其实这出戏的故事也不复杂,却很有意思,但就这么一出戏,现在居然也没人会没人演。

戏曲衰落原因众多和受众的普遍审美以及认识混乱低下有直接关系

李金鸿叶盛兰演《虹霓关》

戏不好吗?不是,那么原因是什么呢?我想大致有下面这两个原因:第一,没人教,很多骨子老戏因为那些年的断层,连老师都不会,就更别说学生了,学了也演不了,因为演员会乐队不一定会,琴师会打鼓的不一定会,主角会配角不一定会。戏校里学那么几出大家都会的就能毕业,费那劲干嘛。第二,当今社会的戏曲观已经严重扭曲,不重视戏曲的传承,使很多优秀的老戏,很大一部分都失传了,但很多人却不认为是坏事,还在鼓吹“创新论”,认为戏曲之所以败落是不创新造成的。我真想让这些人在空中建造一座房屋,看他们有没有他们嘴里的那个本事。

我是以写戏曲评论文章为主的,每次文章下面都有一些人留言,当然有不少人人家也是内行,说的言语恳切,见解独到。有人和我说,有时候看留言比看文章还过瘾。是的,文章你还得估计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留言除了踩线的言论,基本上是比较自由的,呵呵。

但是,也有很多不懂装懂的人,这些人,他不一定没有学历,也不一定没有文化,但是基本上归类是没有修养和没有专业知识,却用他想当然的理解,来给戏曲开方子,而且多数语言粗暴,上来就用攻击人的口气说话,指指点点,好像他是什么人物,全世界都得按照他说的言辞有所行为似的。

戏曲衰落原因众多和受众的普遍审美以及认识混乱低下有直接关系

这类帖子举不胜举,这些人只要你写的东西不随他心意,就会写一些不三不四的话来攻击你!其实什么是素质修养,言之有物不胡说八道强词夺理就是有素质,讲道理就是有修养,如果除了骂人什么理也不讲,那即使是戴着博士头衔也是没素质没修养。

为什么谈这个话题呢,因为,留言里天天都有一些“大拿”给我“指点迷津”,前几天有一位这样说的:(你)简直是一派胡言,把京剧和杂技相提并论。怪不得现在就是一些老段翻来覆去地唱,一点都发展不起来,正是这种论调导致京剧式微。戏曲的本质是什么,仅仅是看人物表演吗?翻来覆去看,有什么意思?岂不是和遛鸟斗蟋蟀无异,仅仅娱乐,而没有任何教化,获取信息的功能? 戏曲的起源是娱神,教化,演绎。王国维所讲的重点是故事,歌舞不过是手段。不重视剧本,人物,台词的表演,和杂耍有何区别?一点内涵都没有了。 现在是什么社会了?还当大清没有灭亡吗?角儿是为了娱乐满清遗老而存在的吗? 很简单的道理。你看电影是主要关注演技,还是剧情?光有演技,没有剧情的电影很有意思吗?演技固然很重要,但对于一出戏而言,剧本是基础,是万中之重。至于改得好不好,是另外一码事。不能有轻剧本的思想。

戏曲衰落原因众多和受众的普遍审美以及认识混乱低下有直接关系

网友留言

对于这样的胡言乱语的外行言论,一般我也不想搭理,我为什么说他胡说八道呢,请看他说的这句话:“你看电影是主要关注演技,还是剧情?光有演技,没有剧情的电影很有意思吗?”他拿电影来衡定京剧,这一句话就可以讲,他对国剧的特性是一窍不通半点不懂的,下面我不妨详细谈谈为什么我说他不懂国剧。

首先,他没弄懂一个问题,就是国剧什么重要,它的特性到底是什么?和电影电视、话剧这些艺术门类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区别是什么?他根本就没弄懂,却敢想当然的指责别人胡说。

他写了一堆无非说剧情重要,剧本重要,他说是“剧本是基础,是万中之重。”,这就是典型的不懂国剧特性的言论,我建议这位老兄先仔细看几出传统戏,再多读几个京剧剧本。看看,那些剧本写的是什么内容。

在这里,我还要重复一下章怡和女士说《群英会》的话:“老戏剧本多数很水,但是名家合作精彩纷呈”。这其实是由于传统戏的特性决定的,不是你什么人想当然认为就能改变的。

戏曲衰落原因众多和受众的普遍审美以及认识混乱低下有直接关系

由数位大师合作的京剧传统戏《群英会》

戏曲有教化功能吗?有,但是那是在剧情的大范围内的潜移默化,不是强迫的在剧情里故意明确标示宣传什么(这些现象,当今时代的新编戏有),而是一种道德民俗价值观的约定俗成,树立善的反对恶的,在艺人优秀的演绎下的一种宣示,而戏还是要看艺人的技艺技巧表演,这个别抬杠,拿过去的例子其实是举不胜举的。

传统戏从来都是看“角儿”的。过去的事情太遥远了,那么我们就拿刚刚过去的张火丁的《霸王别姬》举例,剧本改的再好,配角再出色,唱腔再动人,如果不是张火丁演,基本不会有人看,这个我说的不是抬杠吧,那位信誓旦旦的留言者,你不承认吗?

戏曲衰落原因众多和受众的普遍审美以及认识混乱低下有直接关系

张火丁演出程派新编戏《霸王别姬》

我用京剧比喻杂技其意义是:京剧和杂技同样都是需要优秀的演员的技艺来支撑的,它和电影不一样,不需要有复杂的故事,也不需要成篇大论复杂的内容做填充,如果没有名角儿出演,你就是再好的故事也不会有人愿意看。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一些骨子老戏能演上百年,常演不衰,或者同一出戏,几大名角儿同时出演观众仍然趋之若鹜的去观看的原因。这是传统戏曲的根本,那就是“角儿”以及他的艺术永远是戏曲成败的支柱和关键,剧本也永远不会是一出戏的最重要内容,不懂这些规律和特性,你就是有博士头衔戴在头上,你也是纯外行,这个绝对是肯定的。

王国维讲戏曲是“以歌舞演绎故事”的意思本来是歌舞是主体,以它来诠释故事是中国戏曲的主要特性,在这位老兄嘴里竟然歪解成:“王国维所讲的重点是故事,歌舞不过是手段。”那我请问这位老兄,《贵妃醉酒》讲了一个什么复杂的故事,人们去看这出戏的故事还是重点看这出戏的歌舞演唱去了?同理,《麻姑献寿》、《昭君出塞》、《二进宫》、《雁荡山》、《三岔口》、《钓金龟》、《逍遥津》、《祭塔》、《奇冤报》等等吧,这些脍炙人口演了百年左右的传统戏以及新编传统戏,都又讲了一个什么复杂的故事?歌舞和故事哪个是重点?

戏曲衰落原因众多和受众的普遍审美以及认识混乱低下有直接关系

京剧《昭君出塞》

还有京剧式微是由于老戏常演,常演老戏吗?那更是不懂装懂的胡扯!民国时期,那些大师哪个没有上百出的老戏常演,甚至演了一辈子,怎么京剧那时候却人才辈出,艺术也是最辉煌的时期,也没看出有半点式微。京剧式微是从49年以后开始的,具体什么原因我就不说了,因为只要研究戏曲的人,人人知道。当然,这位留言的人,他若不清楚也不奇怪,一个外行不懂戏曲的很多来龙去脉儿大放厥词也是可以理解的,俗话讲无知之者才能无畏,但凡对自己不清楚的领域不随便下结论那都是有修养的智者,他们明白自己不会是什么都清楚明白,一些事还是交给人家干这个研究这个的去弄吧,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当今时代智者真是少之又少,认为自己是全能大神各个领域无所不知的却如浩瀚的恒河沙数,遍地都是!

​综上,戏曲衰落,很多优秀老戏没人演其实大致就两条原因,第一,环境没了,传承断了,第二,观众没了,理念乱了。其实就这两条,这两条也不是一下就成这样了,也是一个慢慢的渐渐形成的过程,这种不可抗力是由于许多很复杂的因素促成的,包括人们的观念。京剧或者说传统艺术照这样走下去,确实是非常不容乐观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