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戏曲文化在鹏城活起来

《白蛇传》剧照

让戏曲文化在鹏城活起来

《牡丹亭》剧照

原标题:让戏曲文化在鹏城“活起来”

2020年第八届深圳市戏曲名剧名家展演开启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10月20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曲苑芳菲谱新韵,艺坛荟萃颂和谐。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第八届深圳市戏曲名剧名家展演日前华丽开启。作为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资助项目,此次展演将在10月至12月为广大观众带来粤剧、婺剧、京剧、豫剧、昆剧五大剧种共六台大戏。

活动主办方表示,此次活动旨在弘扬传统文化,把戏曲的名家和名剧“请进门”,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听乡音,叙乡情,欣赏来自家乡的优秀戏曲剧目,拉进优秀中华文化艺术与公众的距离,让戏曲文化在市民心中“活起来”。

乡音乡情绽放鹏城

戏曲是表现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有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360多类戏曲种类。深圳移民文化色彩浓厚,形成包容性、开放性的城市文化风格,各类传统戏曲在此都有听众。

“深圳市戏曲名剧名家展演”项目创办于2013年,2019年深圳戏院接过主管单位交予的重任,首次承办该项目,推出的中华优秀戏曲剧种种类繁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邀请了各戏曲剧种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参与演出:孟广禄、赵葆秀、张建峰、孙劲梅(京剧),俞玖林(昆曲),冯刚毅、曾小敏(粤剧),李树建(豫剧),谢涛(晋剧),杨俊、蒋建国、吴亚玲(黄梅戏),齐爱云(秦腔)等,呈现了京剧《锁麟囊》、昆剧《白罗衫》、粤剧《花蕊夫人》、黄梅戏《天仙配》等精彩剧目。主办方希望通过引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代表各省市艺术形象的优秀戏曲,全面展示各地戏曲艺术的发展成就,让市民近距离欣赏优秀戏曲艺术,进一步优化深圳的文化生活方式,提升城市的人文品质。

在此次展演中,精彩好戏将你方唱罢我登场,包括10月6日广东粤剧院粤剧《紫钗记》、10月21日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婺剧《白蛇传》、11月28日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京剧《宝莲灯》、12月11日河南豫剧院《焦裕禄》、12月12日河南豫剧院《朝阳沟》、12月20日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牡丹亭》。其中婺剧《白蛇传》将在南山文体中心大剧场上演,其余5场演出在深圳戏院剧场(一号厅)举行。

此次展演在演员方面也是可圈可点,邀请到曾小敏、文汝清(粤剧),杨霞云(婺剧),翁国生(京剧),贾文龙、杨红霞、盛红林、陈秀兰、陈清华、陈晓兰、李书奇、蒿红伟、王丹、陈琍珉(豫剧),俞玖林(昆曲)等众多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参加,可谓星光璀璨。

市民陈女士是一位票友,一直以来都喜欢在深圳戏院看戏,“说起来,在深圳戏院看了十几年的戏了。这里的戏曲特别受大家的喜欢,一听到有新的剧目要来,大家都赶紧奔走相告,生怕没有票。”谈及看戏的感受,她颇为兴奋,“现在越来越多的好戏来到了深圳戏院,对我们票友来说是个好消息。”

网络直播受众更广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不断更迭着新媒介、新业态,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如今,文化的传播交流已离不开互联网,网络文化日益成为重要的表现形态。

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能为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开发和当代化呈现带来哪些助力和创意?这也是深圳戏院所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戏院也不断通过多举措来探索,借助互联网为传统文化打开新的天地。

“戏播”直播平台是深圳戏院探索的一大成果。据悉,此次深圳戏院“戏播”直播平台将对该6场演出开通现场直播,打破场馆、地域的局限性,利用数字技术为戏曲艺术搭建新的传播通道,将舞台延伸至网络直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让无法来到现场的观众也不会错过欣赏中华优秀戏曲,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戏迷周女士家住广州,通过“戏播”的直播,她坐在家中也能观赏到精彩的剧目,“虽然不能在现场看,但通过直播,可以跨越地理的限制,同样可以看到钟爱的好戏。”

直播的方式更贴近年轻人的趣味和习惯,因此也得到了他们的“点赞”。大学生小谢平时在校园里,不能到现场看戏,通过直播的平台,让她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次我特别期待青春版的《牡丹亭》。这部戏一直好评如潮,我已经告诉很多喜欢传统文化的同学,到时我们‘戏播’上见。”来源:深圳特区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