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发展最完善的剧种之一,清朝末期,宫廷里的贵族厌倦了词句华丽繁复,曲调趋向单一的昆曲,而选择了当时新形成的京剧。
在那个时代,年轻的京剧明显更接地气,它没有负担,包罗万象,博采众长,只要对自身有利的东西,就会拿来为它所用。在京剧迅速壮大的过程中,到了民国初年,昆曲已然基本远离了主流人群的视野。
戏曲化妆
民国提倡复兴昆曲的,除了一批戏曲学者之外,还有像梅兰芳、程砚秋这样的京剧名角的参与,尤其是梅兰芳,不但提倡昆曲,自己本身也是以为昆曲的整理者和实践家,在他第一次上海演出归来后,就学习排演了一大批昆曲传统剧目,依靠自身的影响力,使得这一临近没落的剧种,再度回归大众。
建国后,昆曲作为传统文化,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尤其是上海戏曲学校招收了一批昆曲学员,上面的视频资料,便是1960年上海戏校昆曲表演课程的录像教材,主要包含旦角、丑角、小生几个行当的身段基本功训练,和具体舞台片段的示范。
青春版《牡丹亭》
可惜好景不长,文革期间,不仅昆曲,整个戏曲界所有的传统都被打入“冷宫”,学习和传承的停滞,使得戏曲艺术的面貌受到了极大的损害,直到八九十年代,才渐渐回暖,但在如今流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就连当日争赢了舞台的京剧,也不得不面临比当年的昆曲更为严峻的局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