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复排传统秦腔大戏,易俗社近年来的确立了大功。
易俗社复排《双锦衣》
比如,我们经常在舞台上看到肖(若兰)派代表作《数罗汉》,但是全本的《双锦衣》鲜有演出。2015年,易俗社复排《双锦衣》成功上演。
易俗社复排的《双锦衣》其中《数罗汉》一折
再比如,我们经常看到马(友仙)派代表作《断桥》《盗草》,但是全本的《白蛇传》却不常见。去年,易俗社又复排了秦腔传统剧《白蛇传》。
今天,重点说说这个新《断桥》。
马友仙、李娟的经典《断桥》
这个《断桥》,可不是马友仙老师那个经典的《断桥》。无论是唱词、音乐、服装、表演造型等,都是基本按照婺剧《断桥》排的。
婺剧表演艺术家楼胜
《白蛇传》是婺剧经典保留剧目之一,其中的《断桥》一折,曾四进中南海演出,周恩来总理给予高度评价,被誉为“天下第一桥”。
取法于上,只得其中。对标经典的婺剧《断桥》复排,借鉴兄弟剧种的成功经验,这是难能可贵的,而且舞美、服装等等方面都是很不错的。
婺剧《断桥》
今天,主要是本着自我剖析、自我革命的精神,说说我们秦腔新《断桥》的差距在哪里。主要谈四个方面。
一、看角儿,比比演员硬实力。秦腔《断桥》是以白素贞为主角,论“实力”,白素贞的扮演者惠敏莉毫不逊色,她是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配戏的许仙由李东峰扮演、小青由祁建茹扮演,他们都是易俗社国家一级演员。婺剧《断桥》是以许仙为主角,最出名的是婺剧当红小生楼胜,他是梅花奖得主,而且这个戏就是他的夺梅之作。值得一提的是,配戏的小青杨霞云,是楼胜的妻子,是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唱死白蛇,做死青蛇,跌死许仙”是对婺剧《断桥》最形象的概括。特别是楼胜的表演,在《断桥》中,跌、扑、倒、翻、滚、跘,或直挺挺后仰平摔,或整个人飞到半空,直线下跌,令人叫绝。
二、看造型,感受视觉冲击力。婺剧《断桥》之所以经典,我感觉最出彩的就是造型设计。许仙的翻、扑、吊毛等动作,小青的愤怒和双剑的追刺,白娘子的哀怨唱腔,三人不断变换造型,每一个画面都严谨缜密,小青每次举剑向许仙,都距离他的双眼不过一寸。再看秦腔《断桥》,造型是模仿了,但是完全是硬生生地摆出来的,许仙的跌倒都没有为剧情交代铺垫,滞纳在那里,等着白素贞和小青附和造型,造型动作之间的衔接也很生硬。
三、看细节,戏剧情绪感染力。著名记者穆青曾说,感人心者,先关乎情。婺剧《断桥》,人物感情紧紧围绕悲、怒、悔展开。有的是婺剧的表演程式。白蛇的身心俱伤和善良,青蛇的野性,许仙的惊慌、悔过和求饶,都拿捏得非常贴切。但是秦腔《断桥》,惠敏莉演的白素贞,整场不知叫了多少“青妹”“官人”,有时还非常夸张的大叫,完全没有白云仙的从容。李东峰演的许仙首先文戏武演的硬功夫差距比较大,而且那种急切盼望见面、见小青的惊恐神情、见白素贞的懊悔等人物心理,也没有很好体现出来。
四、看表演,透视舞台表现力。戏剧表演中,身段的运用极考验功力,同时,也能事半功倍展现戏剧特有的舞台效果。比如,白蛇青蛇一出场,台步是角度不大的“S”形,两肩微耸,用蛇的自然行态美化出舞蹈身段,用碎步,用眼神的刁蛮,来演出一个活生生的蛇仙。尤其是小青一怒,口衔头发,使人感受到浓厚的神话色彩。再看秦腔《断桥》,白蛇青蛇演员的腰功和步法,并没有充分体现灵捷、轻盈之美,没有很好地表现出“灵蛇”的特征。
当然,开头也说了,这部戏也有很多可取之处。
秦腔《白蛇传》
首先,能复排出传统秦腔大戏,已属不易,回归传统,才能守住传统,这一点要给易俗社点赞。
婺剧断桥
其次,希望优秀青年演员能够多历练,婺剧楼胜杨霞云夫妻都是也不过30多岁,都是梅花奖得主。
婺剧断桥
再次,舞美、作曲等等都有出彩之处,服装道具也很精心,艺术水平还是很好的。
秦腔《白蛇传》
最后,还是呼吁各大秦腔艺术团体,多多复排一些经典大戏,不要一味地排新戏,不要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手中丢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