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个街道的戏曲节为何能连办20年

10月17日,以“戏曲之美庆华诞 国粹之韵在宜川”为主题的2021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普陀区“苏河水岸”文化旅游节暨第二十届宜川戏曲节、宜川路街道“乐享智慧老年生活”敬老月活动在宜川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幕。

开幕式以“宜川戏曲20年回顾”短片开场,带领现场观众一同回顾了多年来宜川优秀戏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精彩历程。随后,戏曲汇演围绕“红色传唱扬精神”“戏曲传承显锋芒”“经典戏曲映辉煌”等三个篇章展开。

2002年10月,首届宜川社区戏曲节在平江居民区拉开帷幕后;2005年宜川戏曲节被纳入上海国际艺术节;2007年又被列入苏州河文化艺术节的重要活动。2013年以来,“宜川戏剧节”荣获过上海市民文化节(2013-2017年)影响力品牌、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优秀项目奖。同时,戏曲文化节也先后走上了上海兰心大戏院、上海电视台演播厅、上海地标性建筑-豫园、南京路步行街世纪广场舞台等市级舞台,成为传承、交流戏曲文化的盛会。

今年8月,宜川路街道第三次获得“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荣誉。作为“戏曲之乡”,宜川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传承,2004年,街道先后与上海京、越、沪、淮、昆五大院团及辖区学校共同创建成立了5大艺校,聘请戏曲名家尚长荣、钱惠丽、马莉莉、茅善玉、梁伟平等为宜川社区文化指导员,并成立了梁伟平戏剧工作室、戏曲名家工作室。社区的22支戏剧(戏曲)文艺团队拥有成员近万人,他们常年活跃在社区,为居民带来演出3300余场,观众达90多万人次。

上海一个街道的戏曲节为何能连办20年

“宜川的群众基础好,为戏曲的传承提供了很好的氛围,对我们戏曲工作者来说,这带来很大的鼓舞。” 戚毕派第二代传承人唐敏,作为上海越韵宜川青年越剧团团长,扎根宜川已经12年了。在这12年里,她从最初的戏曲团队一员到现在的一团之长,带领着30多人,排剧目、进社区,为居民送上一场场精彩的戏曲表演。“我们的团员有专业的演员,也有从居民中成长起来的戏曲爱好者。这次戏曲节,我们用精心排演的节目来回报宜川社区居民的支持。”

“沪语曲调好听,我很喜欢。”今年上小学五年级的盛佩雯,自从二年级在学校接触到沪剧表演以来,成长迅速,现在已经成为洛川学校戏曲团队“小台柱”,在社区也颇有名气。这次,她和她的团队小伙伴带来了经典曲目《绣红旗》,“我将继续把沪剧表演坚持下去,带给大家更多精彩。”

上海一个街道的戏曲节为何能连办20年

据悉,此次宜川戏曲节将从10月17日持续至10月28日,为期12天。期间,通过戏曲节“天天演”活动,将多场优秀戏曲专场输送到居民区、服务片区、楼宇商圈、辖区学校等社区的各个角落。

为更好地传承和展示戏曲文化艺术的魅力,今年的戏曲节活动安排了宜川戏曲20周年临展、越剧服饰展和京昆服饰展3大主题展览,以“宜川戏曲20年精彩瞬间”为脉络,让观众领略到传统戏曲艺术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气神”。此外,活动还首次推出了“戏曲服饰秀”,现有由两位成人演员和三位儿童演员穿上戏曲服饰,结合剧目实景与观众互动留影。

今年戏曲节正值10月全国敬老月,活动还面向社区老年人,推出戏曲脸谱DIY、戏曲人物纽扣贴画、戏曲中国风刀马旦饰品DIY、指尖上的梨园面塑戏曲人物DIY等精彩纷呈的活动。

宜川路街道表示,社区连续20年举办戏曲节活动,旨在为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提供更大的舞台,将戏曲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深入到社区、学校、商圈和楼宇,鼓励、引导社区居民在欣赏戏曲的同时学习、探索、创新,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新鲜血液,展望更好的未来,用脚丈量社情,用心丈量民意。

作者:张晓鸣

编辑:王宛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