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奉斩杀张辽是哪一集(东吴名将丁奉斩杀张辽最终结局)

    八戒影院电视资讯人气:425时间:2022-08-21 09:01:09

    222年蜀吴两国罢兵修好。得知消息的曹丕大怒,认为两国修好必然攻魏,于是决定御驾亲征。他令曹真为前部,张辽、张郃、文聘、徐晃等为大将先行,起兵30万渡江进攻东吴。

    孙权以徐盛为都督,孙韶、丁奉为大将,率南徐、建邺等处兵马迎敌。曹丕来到江边,望江兴叹,未敢主动出击,只是乘龙舟在江中,以待时机。

    忽然狂风大作,江上惊涛顿起,曹丕不能站立,慌忙下令撤退。曹丕刚刚上岸,孙韶、丁奉前来截杀。张辽前来救驾,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幸好徐晃赶来将其救下。张辽回到许昌后不久,因箭疮迸裂而亡。曾经威震逍遥津的张辽就这样被丁奉射杀。

    要说丁奉杀张辽那是《三国演义》里的事情,这情节又有点像《三国演义》黄忠之死。张辽的死发生在曹丕亲征伐吴之后,伐吴不是件容易的事,曹丕丢盔弃甲,张辽早保护他的过程中中了丁奉一箭,后来箭疮迸发而死。但这是箭伤后遗症导致的,并非题主所谓的“斩杀”,黄忠则是被马忠给射了。历史上则都是病死的。

    (《三国演义》中的张辽)

    但由于位高权重,难免性情自负,多有人诋毁他。丁奉死后,暴君孙皓追究其过时,还牵连到其家属。在此之前,孙皓就表达过对丁奉的不满,丁奉师出无功,孙皓怒而杀丁奉的向导。

    在《三国演义》中发生的丁奉故事可以在《三国志》找到影子。

    比如《演义》中“丁奉雪中奋短兵”,在《三国志》中也是在雪天,丁奉手持短器,打了魏军一个措手不及,动员手下建功立业的话也大体一样。

    丁奉在三国前期并没多大名气,但后来却是成为了吴国的柱国之臣!丁奉征战一生,侍奉了吴国四位君主,见证了三国的盛衰兴亡。

    论丁奉之功,不亚于当年周郎,吕蒙。公元252年,魏国伐吴,东兴之战中,丁奉身先士卒,"雪中奋短兵",大破了来犯的魏军。此后丁奉计除权臣孙綝,辅佐吴主孙休,让一度混乱的吴国得以有喘息之机。

    只可惜这样一位功臣却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公元271年,丁奉逝世,然丁奉死后,吴主孙皓却因之前丁奉北伐无功而返而追究其责任,后将丁奉之子丁温杀害 ,其家属也被流放到了临川。

    所幸这样一位忠臣义士没有被世人所忘,后人感念丁奉之功,称其为总管菩萨,封为靖天世帝君,并为其建庙立像以供奉!

    东吴名将丁奉是如何一战斩杀张辽的?丁奉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

    没有比当曹军将领更惨的事情了。

    好端端的得以善终,老罗非要把人家搬出来挨一箭。想正常死亡?没门!

    五子良将,不论是否得以善终,都要被老罗安排成死于非命。

    没有比作东吴将领更幸运的事情了。

    老罗总会安排几个名将,硬塞给东吴将领,给他们刷一刷功绩。

    正史中的丁奉没有杀张辽,然而,他确实是被低估的猛人。

    必须死于非命的五子良将们

    ”五子良将“中,张郃是在木门被射死的,于禁是因投降被曹丕羞辱郁闷死的。除此之外,乐进、徐晃、张辽都是自然死亡的。

    然而,老罗不允许他们“好死”,统一给他们安排了“挨一箭”。

    乐进,本是五个子良将中第一个病死的。

    不行,必须安排一箭。

    当时,乐进正和凌统在阵前单挑,杀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曹操不改阴险本色,让曹休射冷箭,曹休一箭射中凌统的战马,凌统翻身落马。乐进前去刺时被甘宁一箭正中面门。

    战后,曹操让乐进到帐中调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大约是在演义中戏份不多,老罗忘记“正式宣布”乐进死亡,但自此之后,乐进就“退出演义舞台”了。

    徐晃也是正常死亡的。

    老罗把他拉出来,给孟达”刷功勋“。

    讨伐孟达时,徐晃为前部,大呼:“反贼孟达,早早受降”!

    孟达人狠话不多,一箭射去,正中徐晃头颅。

    回到寨中,徐晃“当夜身死”。

    打了一辈子仗,还是死于话多···

    张辽也是如此。

    曹丕伐吴,耀武扬威,牛逼哄哄。

    结果,被徐盛所作的假人吓得屁滚尿流,险些被丁奉所擒。

    张辽前去救主,结果被丁奉一箭射中腰。

    回到许昌后,张辽箭疮迸裂而亡。

    此外,其他一些曹军将领,也都被”安排“战死了。

    比如,与张郃齐名的河北名将高览。

    哥们投曹后,就不见诸正史了。

    不明不白可不就浪费了?拉出来,让常山赵子龙一枪捅了。

    或许,在老罗看来,曹军将领,为曹贼效力,必须死于非命!

    ”收大礼“的东吴将领

    东吴将领,也有不少被拉出来“挨一箭”的。

    比如,太史慈被张辽弄死,甘宁被沙摩柯弄死···

    不过 ,相比之下,他们收到的“大礼”更多。、

    前面提到的,乐进就让甘宁刷了功勋,张辽就让丁奉刷了功勋。

    当然,最“幸运”的是名不见经传的马忠。

    马忠,正史不显名,演义中也只是潘璋部将。

    然而,这哥们,在演义中一个人弄死了“五虎上将”中的两个人。

    关公翻身落马,就是被马忠所擒。

    此后,黄忠老将军高喊为关公报仇,结果中伏,又是被马忠一箭射中肩窝,当晚“箭疮痛裂”而死。

    演义的故事天马行空,纷纷扰扰,不去聊他了。

    正史中,张辽、丁奉是怎么死的呢?

    张辽之死:老兵不死,只是渐凋零

    “威震逍遥津”以后,张辽渐渐“凋零”。

    关羽围攻襄樊,威震华夏时,曹操急调张辽去救,但张辽还没有赶到,他的好战友徐晃就击败了关羽。

    张辽赶到,受到曹操的亲切接见后回军屯驻了。

    回屯之后,张辽就染病了。

    曹丕伐吴,张辽带兵随征,并击败了吕范。

    此后,张辽的身体一直没有恢复。

    不过,老将军的威名依然震慑着江东。

    孙权仍然紧张地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小心一点!

    而曹丕,也通过不断给予张辽及其母亲尊荣,来激励军队。

    此时的张辽,对外,是震慑性武器,对内,是被反复宣传的先进典型。

    老将虽病,依然发挥着自己的余热,渐渐凋零···

    张辽病死后,曹丕为了流涕,让其子嗣爵,继续追忆、表彰这位虎将。

    人会死,但荣耀,不会消逝。

    丁奉之死:猛人的悲剧

    张辽去世了,丁奉的职业生涯仍在上升期。

    丁奉,“少以骁勇为小将”,出道很早,“战斗常冠军”,靠英勇奋战而逐渐爬了上来,

    然而,直到孙权去世时,丁奉仍然没有建立特殊功勋,只是一个偏将军。

    直到东吴老将陆续凋零后,丁奉才开始了开挂的职业生涯。

    魏军大举进攻东兴时,老将丁奉认为东吴大军速度太慢,等到魏军占据地利就晚了!

    于是,丁奉只带3000勇士,解铠著胄,持短兵,前去攻击。

    魏军见丁奉兵少器短,哈哈大笑,不以为备。

    结果,丁奉猛烈冲击,大破敌军。

    后来,魏国爆发淮南三叛,文钦来降。

    丁奉去迎接文钦时,遇到魏军追兵。

    丁奉跨马持矛,突入敌阵,“斩首数百”,以个人勇武再创奇迹。

    靠着勇武,丁奉由一员小将,成长为吴国的柱石,开始承担起更重大的任务。

    孙休即位后,丁奉参与谋划,“目左右斩之(孙綝)”,替东吴除掉了权臣。

    事成,丁奉成了东吴的大将军!

    后来,魏灭蜀之战时,丁奉奉命救蜀,但刘禅投降得太麻溜,也就无功而返了。

    此后,丁奉又玩起了离间计,使司马家与名将石苞之间生猜忌,险些把石苞害死了。

    然而,功高位重的老蒋军,到底是要引起众人忌妒、皇帝猜忌的。

    在一次进攻行动中,因当地百姓得到消息提前散去,丁奉无功而返。

    其实,这样的无功而返,并不算什么败仗。

    然而,孙皓借故斩杀了丁奉的导军,冷落丁奉。

    三年后,丁奉去世了。

    其实,晚年的丁奉“贵而有功,渐以骄矜”,已经引起了忌妒,“或有毁之者”,有人开始说丁奉坏话。孙皓因其功高,将他的家族迁徙到了临川。

    丁老将军得以善终了,然而,他的晚年,是在猜忌、诋毁中渡过的。

    这,或许正是猛人的悲剧吧。

    演义的世界中,生死搏杀、奇谋妙策,是其永远的主题。

    因此,将军死于战场,是其必然的宿命。

    张辽,因此被“安排”给了丁奉,让丁奉“刷了功勋”。

    然而,真实的世界,却要复杂许多。

    将军阵前冲杀是建功立业,以其威名震慑对手也是建功立业,以其先进事迹激励年轻人也建功立业。

    张辽没有战死沙场,但他以威名震慑对手,以战功激励将士,发挥余热,直到去世。

    老兵不死,只是渐凋零。

    丁奉没有斩杀张辽,但是,丁奉以其勇猛为东吴斩将夺旗,以其忠诚为东吴剪除权臣,其功业不比演义中的射杀张辽小!

    功高位重,自己骄傲,别人忌妒,领导猜忌,丁奉最终虽得以善终,但“走”得并不圆满。

    现实的世界,没有演义那么离奇,那么永远热血沸腾、峰回路转,但是,却比演义更全面、立体。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