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齐跃进,戏曲奋争先。

壮士劈山去,英雄拦马前。

红旗明晓日,粉墨好青年。

八月秦皇岛,歌潮浪接天。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名称由来

“戏曲”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宋朝末年,学者刘埙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在当时是指“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

戏曲行当

在戏曲艺术中,不同的人物角色,在舞台上需要由不同条件和类型的演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因此,在戏曲发展的过程中,区分人物类别的行当也就应运而生,主要的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注:还有“生、旦、净、末、丑”的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因此如今通常按“生、旦、净、丑”分行。

生的名目初见于宋元时期的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根据角色年龄、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点。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旦是女角色的统称。早在宋杂剧时已有“装旦”这一角色。近代戏曲旦角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大致划分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专行。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点的男性角色。净行根据角色性格、身份的不同,划分为大花脸、二花脸、武二花、油花脸等专行。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丑是喜剧角色,由于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大致可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发展历程

萌芽时期

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这是戏曲发展的萌芽时期。

形成时期

唐朝时期经济高度发展,文学艺术迅速繁荣,中唐以后,中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繁荣时期

宋元时期,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以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杂剧”,如关汉卿创作《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

兴盛时期

明代的传奇盛行起来,是宋元南戏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到了明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在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名列“同光十三绝”的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不同流派的宗师,标志着戏剧艺术的成熟与兴盛。

革新时期

辛亥革命前后,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一批有造诣的戏曲艺术家开始从事戏曲艺术改良活动,他们为以后的戏曲改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戏曲的种类

中华戏曲源远流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较为出名的是有“中国五大戏曲”之称的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京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京剧有“国剧”之称,流行区域非常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并称为中国三大国粹。京剧因形成于北京地区而得名,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尤为盛行,其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

越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越 剧是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包括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区,有第二国剧之称,在国外被称为“中国 歌剧”。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在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 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黄梅戏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黄梅戏是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评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评剧是在小曲“对口莲花落”的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如今发展成为广泛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以东路评剧为主,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

豫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豫 剧起源于河南,是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以唱腔铿锵大 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全国其它地方剧种

中国的地方剧种类型比较丰富,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代表剧种。

昆曲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湘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湘剧是湖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湘剧源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与民间艺术和地方语言巧妙结合,富有湖南民间地方特色。

湖南花鼓戏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花鼓戏是湖南最著名的戏种。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益阳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之分,其都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曲调活泼轻快,旋律流畅明快。

河北梆子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形成,如今多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其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现慷慨悲愤的感情。

山东梆子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山东梆子是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是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吕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晋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晋剧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晋剧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

蒲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蒲剧是山西省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当地人通称乱弹戏,因兴起于山西晋南古蒲州一带而得名,蒲剧音调高亢激昂,音韵优美,长于表现激情,其旋律跳跃幅度大,起调高,大小嗓兼用,素以“慷慨激昂,粗犷豪放”著称。

秦腔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约形成于明代中期。秦腔的角色有“十三门二十八类”之说,苦音腔是秦腔区别于其他剧种最具有特色的一种唱腔,演唱时激越、悲壮、深沉、高亢,表现出悲愤、痛恨、怀念、凄凉的感情。

龙江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龙江剧是中国最年轻的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吉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吉剧是吉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各地以及辽宁、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地区。它是建国后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剧种,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越调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淮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又名江淮戏、淮戏,是江苏省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

苏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苏剧是由花鼓滩簧与南词、昆曲合流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在文学、音乐方面都与昆剧有着很深的渊源。苏剧的音乐风格婉转清丽,细腻动人,具有浓厚的江南风味,伴奏以二胡为主乐器,兼用江南丝竹。

婺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婺剧是中国浙江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其唱腔着重于感情和气氛的渲染。

沪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沪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流行于上海和江浙地区。沪剧唱腔音乐来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逐渐形成了其丰富多彩的曲调以及独特的风格,它既擅于叙事,也长于抒情。

滑稽戏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滑稽戏是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徽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徽剧是中国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其内容从列国纷争、宫迁大事、神仙鬼怪到民间生活故事。徽剧的音乐、唱腔优美、完整,唱腔主要分青阳腔、四平腔、徽昆、吹腔、拨子、二黄、西皮、花腔小调共九类,表演艺术丰富多彩,技艺精湛。

庐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庐剧起源无史料可考,盛行于安徽省的皖中地区。庐剧的表演乡土气息较浓,特别是花腔小戏,唱腔来自民歌,边歌边舞,生动活泼,唱腔分主调和花腔两部分。

闽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闽剧是福建地方戏曲之一。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其音乐唱腔由洋歌、江湖调、逗腔和小调等四大类组成。

梨园戏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梨园戏是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其音乐属泉腔,由南音、笼吹、十番和部分潮调等融合而成。

莆仙戏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莆仙戏是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目有《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陇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陇剧是甘肃省独有传统戏曲艺术。起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它扎根于陇东的渔鼓道情,逐渐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营养,增加二股弦等乐器,衍化为皮影唱腔音乐。

汉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汉剧是湖北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清代中叶形成于湖北境内。汉剧中的二黄唱调,是现代京剧唱腔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汉剧也有“京剧唱腔之祖山”的美誉。

粤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粤剧是广东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于岭南等粤人聚居地。粤剧是糅合了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潮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潮剧因形成于广东潮州地区而得名,与梨园戏关系密切,主要流行于潮州地区,是用潮州话演唱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比其它剧种更具浓郁的民俗色彩。

藏戏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藏戏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剧目内容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

锡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锡剧最早出现于江苏无锡东乡的羊尖严家桥一带,是江、浙一带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发端于古老的吴歌。表现形式有山歌小调、弹词、宣卷、花鼓滩簧等。

琼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琼剧的实际起源时期难以考知,是海南省的地方民间戏曲艺术。主要以海南话为戏曲语言,因此流行地域亦仅限于海南岛及两广之间。

桂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桂剧发源于桂林,是广西的主要剧种之一,用桂林方言演唱,十分生动活泼,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态传情,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

赣剧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赣剧是江西省的汉族赣语戏曲剧种之一,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的传统戏曲剧种。

傩戏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傩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歌舞、戏剧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

戏曲的保护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曾表示:“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戏曲剧种以平均每年不少于一个剧种消亡的速率加速着衰亡的进程,消亡是曾经活跃的剧种无可挽回的永久失去”。

了解中国戏曲种类「中国戏曲文化各地戏曲种类的品鉴与欣赏」

传统戏曲的生存现状艰难,其遭受冷遇主要是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变,导致许多年轻人很少甚至没有接触过戏剧,而戏曲自身又没有及时完成向现代审美的转化。所以戏曲保护的当务之急是更新戏曲观念,包括更新戏曲的价值评判观念和审美观念,实事求是地思考传统戏曲与当下社会的各种关系,在此基础上重建中华戏曲的文化传承和审美体系。

古典并非不时尚,只要国人进一步开掘戏曲的生命力,结合时代发展针对性发掘其独有特色,相信年轻的一代也会爱上这一国粹,这不仅需要戏剧人的努力,还需要每个国人的重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