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是指戏曲表演中的青年男子。“女小生”则是由女性演员扮演的“小生”角色,通俗地讲也就是“女扮男装”在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一种体现。
女小生的产生
五胡十六国时期,参军戏兴起,就有女性演员专门扮演被戏弄的参军和戏弄者仓鹘两种角色。唐代时民风开放,渐渐出现了女演员反串男演员的“名角”,如“善弄《陆参军》,歌声彻云”的刘采春。随着戏曲的成熟和发展,宋元以后大开男女合演的风气,男女兼重,形成了灿若群星的女性戏曲演员群体。清朝时统治者认为女性演员有伤京师风化,便下令禁止女性在京城表演戏曲,直到清末民初,禁令才有所松动。
独特的人物造型
对于女小生而言,因为她们的生理条件和舞台所需呈现的形象根本不同,所以人物造型的塑造过程就会更特殊。
以化妆过程为例,首先要勒头吊眉,扩大眼眶,加强眼睛表情的明显度。整个化妆过程中也要突出面部轮廓,夸张眉、眼、鼻、嘴的线条,塑造出男性的精神气势。在服饰方面,女小生需穿戴紧身背心,抹去女性特征痕迹。若角色需要,还应垫上垫肩或加穿棉衣来塑造身形的笔挺。女小生靴子以三寸厚底靴为主。再加上头套、发髻和盔头等饰物,一个欣长俊秀小生形态便呈现了出来。
优越的嗓音条件
唱为四功之首,而女演员在唱上具有得天独厚的生理条件。尤其是与京剧相比,秦腔小生的唱更讲究音色的高亮,女性比男性音高一个八度,恰恰能够突出秦腔唱法的独特。在秦腔艺术中,女小生的唱腔发自天然,故在真嗓之中常以“立音”强调刚劲,“梢子音”突出脆亮,“鼻音”加强浑沉。总的来说,女小生的唱腔,嘹亮宽高,气韵悠长,这不但达到了小生的度曲要求,而且符合传统的生行声腔审美原则。
差异化的舞台表演
尽管在化妆和服饰的装扮下的女演员已经变成了一个俊秀的男性,但是仅仅完成了小生扮相还不够称为一个“女小生”,她必须在表演上成为“他”才行。
在唱念做打这种程式化表演方式上,女性演员要经过一系列严谨的技术训练,无论是吐字发声还是脚步身段,甚至于喜怒哀乐的感情,都需要忘记现实差异,在舞台上借助“遗形留神”的表演手法塑造出男性神态。除此之外,程式化的表演套路也需要根据表演内容和人物性格的改变而调整。比如男小生正常的指法是“兰花指”以让角色形象柔美化,更加温文尔雅。但女小生使用兰花指就会显得过于娘娘腔,因此会直接选择生活化一些的“指点”方法。
别样的审美享受
女小生虽然可以在舞台表演时,通过动作和化妆等遮盖些女性特质,但始终难以改变在性别上的根本不同。但恰恰就是这一根本不同,促成了女小生在角色审美过程中,性别在心灵当中的跨越 。她们外表是男性,内心却依旧用女性的心灵表达出男性的情感传递,通过一系列的舞台手段,在外化表演中塑造出一个女性视角下的美好男性角色。这一巨大的反差使角色扮演者们演绎出了既与角色保持一定距离,又与角色融合统一的“黄金关系”。
越剧女小生茅威涛说:“女小生具有一种特有的俊朗秀丽, 这是一般男演员所没有的俊美。”除了外表之外,角色所赋予了女子在表演中所特有的一种美。这种美,正是因为女子委婉写意的诗化而更加动人。所以在戏剧情感需要宣泄的时候,女小生的演绎往往会比男女之间的情感宣泄更丰富。不论是男女演员之间,还是女演员和旦角之间,都无法与女小生所传递情感和美相抗衡 。
在秦腔当中,提到女小生,都会想到陈妙华先生。她以英俊的扮相和高亢圆润的唱腔闻名西北,蜚声全国。她嗓音条件优越,唱腔精雕细琢,跌宕别致,表演朴实自然,功底全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秦腔小生代表性流派—“陈派”创始人。
在戏曲千百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女小生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内涵和艺术魅力。这种异性扮演的美不仅仅来自于我们传统的审美,更来自她们本身的艺术创作和艺术价值。
我们在女小生的演绎中感受情感百味,看到她们身上的文化涵义和市场价值,所以她们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有艺术熏陶的意义。女小生是中国戏曲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戏曲千百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内涵和艺术魅力。
编辑:妍薇、杨婉容、宋嘉珊
审核:王梅
评论(0)